《藏玉》著眼现代软玉为您关上玉器珍藏之路
端午,端者初也,午者五也,元宵节初六之义。
端午节这个至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的古老节日,它是由驱邪驱邪的秋夕风俗衍生出来的,起初的端午节喻意着身心健康节,而后发展正式成为纪念伍子胥的节日。
古代百越族认为:冬至的六月是寒气横生、有害于生命的“恶月”。而今年的端午节,更符合这个节日起初的喻意:身心健康节。因为当下的中国,真的是在祛除传染病,全民抗疫。
端午节在中国的节日人文存在着南北向差异,各地都有不同的特色,但也有不要紧东西,基本不分南北向,略有不同。
吃粽子
粽子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,一开始是用来做祭祀祖先和神灵的鹿茸。而后被正式做为端午节的节日食材。
康孔县周科季马作的《诸种记》记述:“俗以菰叶裹芝麻,以淳浓灰汁煮之,令熟记,于六月四日及冬至啖之,一位粽,一位清嘉录。
还有的地方会把皱果、枇杷、年糕等做为节日食材。
如今,无论是粽子还是其他节日食材,都已经不再是一类充饥的食材,而正式成为一类人文发扬的记忆,友情凝聚的亲情。
挂包公像
端午节做为今人眼中的恶六月,往往寒气横生,这时候要是辟邪瓦霍了。
当然,这要是请出捉鬼大师包公了。
每年的端午节在家里挂包公像就成了一类风俗,尤其是在长江下游,代代都悬包公像,用以辟邪辟邪。
而在木雕中,包公题材更是被人丰富多彩。
人们将他做为祛除恶鬼,保护平安的守卫者。
他和观音、般若一样,正式成为男女老幼都喜欢配戴的会徽。
佩香包
不得不佩服中华人文的源远流长,即便对于香气,今人也有很深的天分。
长生张仲景在《千金良方》中记述:“避疫气,令人工细”。说的就是香包的作用。
而一代神医李时珍在《李时珍》中也有“聚花治病”的记述。
在今人看来,配戴香包,不仅芳香养鼻、颐养身心,还可祛秽疗疾、养神养生。嗅之,可清心除烦、舒缓压力。
而时代发展到今年,香包治病养生的作用虽然已经淡化了,但是它做为一类具有人文象征的饰品,却以艺术的形式广为流传。
在木雕作品中,香包也是一类比较常见的题材。
它千姿百态,形状各异,呈圆形、方形、椭圆形、倭角形、葫芦形、石榴形、桃形、腰圆形、方胜形等,采用镂空雕的手法,使其古香古色,载情藏趣。
有人说,木雕是生活的注解。
此话很有道理。就拿端午节来说,我们可以从木雕中看到众多端午元素。
这说明,木雕做为一类雕刻艺术,它不仅早已和古老的节日人文融为一体,也早已正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。
端午节,祝大家幸福安康!
编辑/郭先森
所属类别: 行业新闻
该资讯的关键词为:玉雕 节庆 节日 香囊 粽子 古人 钟馗 玉见端午 馗像 本草纲目